最卷的韓國人,成為NBA首位亞洲裁判
某種程度上,一個亞洲人想以裁判身份踏上NBA賽場,所要經(jīng)過的試煉可能比成為一名NBA球員還要多。
近日,NBA確認了2023-24賽季執(zhí)法裁判的大名單,韓國裁判黃仁泰的加入引發(fā)了籃壇熱議。他不但是首位亞洲NBA裁判,也是首位來自非北美地區(qū)的NBA裁判。
當日本教練吉本泰輔逐漸在場邊教練席站穩(wěn)腳跟之時,黃仁泰似乎已經(jīng)“彎道超車”,率先創(chuàng)造了新的亞洲紀錄,打破了無數(shù)刻板成見。
但黃仁泰的裁判生涯不存在任何捷徑,他成為NBA正式裁判的選拔過程,用“萬里挑一”來形容都不為過。
* * * *
黃仁泰的家鄉(xiāng)馬山市不算小地方,自古以來都是重要港口,750年前元軍就是在這里出發(fā)登陸了對馬島;上世紀韓國的經(jīng)濟復興也是從馬山的自貿區(qū)開始。
雖然有相對開放的風氣,但在90年代初黃仁泰讀中學的時候,馬山還看不到任何NBA轉播。他之所以打起籃球,完全是因為學校踢足球的人太多,壓根沒有他的位置。
而且,韓國整體上也不算有籃球傳統(tǒng)的國家,雖然加入FIBA的時間非常早,但在國際賽場上寫就的輝煌并不多,本土的KBL聯(lián)賽也不興旺,幾年前還鬧出過不允許外援身高超過兩米的國際笑話(其實類似的限制一直存在,而且也不只韓國有,就是不知為何越來越短了)。
黃仁泰的籃球之路是比較獨特的,剛上大學他就遇到了一位合適的引路人,從此才一頭扎進籃球裁判的事業(yè)中,只專注于這一個人生目標。
在釜山外國語大學,黃仁泰打過非校隊比賽,有一次他在半場休息時試圖扣籃失敗,遭學長申奇祿斥責了一通,但兩人卻因此結緣。
申奇祿對球場、籃筐等各種稀奇古怪的數(shù)據(jù)都了如指掌,這激起了黃仁泰的學習興趣,讓他開始鉆研起籃球比賽的規(guī)則。申奇祿剛好又是一名裁判,后來也幫黃仁泰走上了職業(yè)裁判之路。
從2008年開始,黃仁泰進入KBL聯(lián)賽,十年間吹罰了466場比賽。雖然遇到過挫折(除了被球迷和球員罵,甚至還挨過一位教練的頭槌),但他非常享受在比賽過程中感受到的體育激情。
“吹比賽是能上癮的,”他說,“一場比賽結束后的感覺其實并不美妙,那么多人都在罵你,本來背得滾瓜爛熟的規(guī)則都可能忘記。但這促使我想要變得越來越好,去追求完美,哪怕我知道完美并不存在。”
隨著經(jīng)驗越來越豐富,他走上了國際賽場,在2016年里約奧運女籃決賽中擔綱裁判。也是在這個舞臺上,他第一次受到了NBA球探的關注。
是的,NBA龐大的人才搜羅網(wǎng)絡不僅限于對球員,對裁判的選拔同樣非常嚴謹。NBA裁判的年收入在美國已經(jīng)屬于相當體面,在整個籃球裁判行業(yè)內更是頂級水平,普通裁判想要擠這座獨木橋可不是易事。
一般來說,NBA尋找裁判候選人的渠道包括G聯(lián)賽試訓、NCAA訓練營、Pro-Am聯(lián)賽培訓項目、短期大學、國際賽事、高中賽事、校內運動和NBA自己的裁判培訓項目。看似范圍很廣,但不管是職業(yè)還是學校層面的聯(lián)賽/組織其實都基本僅限北美。
從這幾個渠道,NBA球探部門(Scouting Group)每年要對3000多名裁判進行評估,但真正能進入下一個選拔階段的只有100人。那之后,這100人還要通過裁判經(jīng)管部門(Referee Operations Management Team)的初級、中級和精英訓練營的三層篩選才能晉級到G聯(lián)賽接受更多培訓。
可以說,他身上的種種特質仿佛就是為裁判這個職業(yè)而生。再加上在五個大洲參與過職業(yè)賽事的經(jīng)驗,相較于大部分學員,他已經(jīng)算是降維打擊了。
來到G聯(lián)賽的候選人也不能立刻吹罰正式比賽,得先去夏季聯(lián)賽接受培訓和考試,之后由G聯(lián)賽推薦到NBA或WNBA。在這個階段候選人能得到推薦的概率大約是20%。
像裁判生涯頗受媒體關注的斯馬什-帕克,雖然名氣不小,但其實還沒有真正上道。帕克接受裁判培訓已有好幾年時間,但至今沒能進入NBA的人才庫,連最初級的候選人都算不上。
帕克的起點當然比黃仁泰好很多,他有名氣有人脈,確實也找過熟人,但得到的所有回復都是,這條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。
“這份工作不會因為我曾經(jīng)在NBA打球就能自動落到我頭上,這一點已經(jīng)很明確了。”帕克說。“競爭是非常激烈的,對我來說,進NBA當裁判可能比進NBA打球更加困難。”
帕克在紐約的業(yè)余聯(lián)賽做了四年多裁判,但這種比賽的含金量太低,NBA不予考慮。今年他才終于進軍大學裁判訓練營,但連吹罰三級聯(lián)賽的資格都還沒有。
前不久,他還報名參加了美國初級裁判培訓項目,估計也是希望能找到更多引薦機會。
* * * *
在這方面,帕克確實趕不上從小“修行”裁判之道的黃仁泰。
黃仁泰其實也算趕上了好時候,NBA前幾年改革了裁判培訓項目(Referee Development Program),從原本專門為退役球員開設,轉而專注于培養(yǎng)多元化的年輕人才。黃仁泰這樣的亞洲面孔(以及跟他同時被聘用的黑人女裁判莎蕾-米歇爾)突然就有了更多優(yōu)勢。
自2021年開始,申請這一項目的裁判有數(shù)以十萬計之多,但能前往NBA紐約總部參與培訓班的少之又少,比如最近的第三期一共就僅有六名學員。
黃仁泰也曾是這樣的學員。早在2017年他就曾受邀參與拉斯維加斯夏季聯(lián)賽,可以算是某種面試;到2019年他參加完中國籃球世界杯后,NBA向他正式發(fā)出紐約培訓邀請,黃仁泰沒有任何猶豫就舉家搬到了這個全然陌生的國度。
“NBA是我的夢想。以前我只能在電視上看,對于真正進入那個環(huán)境是想也不敢想的,”他說。“收到NBA的邀請信,我想全世界任何一名裁判都不會猶豫的吧。”培訓期間他能得到NBA發(fā)放的補貼,但終歸沒有全職工作,只能拿一年期的工作簽證,安定感肯定是不能指望的。再加上剛搬到美國不久就趕上疫情,培訓也遇到更多困難。
但他一方面適應環(huán)境,一方面像個拼命卷的學霸,自律到了嚴苛的地步。對于自己吹罰比賽的錄像,他往往要反復觀看研究至少五次;每天都堅持完成所有裁判體能訓練(他是跆拳道黑帶三段選手);從不缺席培訓項目中的各種會議,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完成了三年培訓計劃的內容,獲得了G聯(lián)賽的招募。
NBA總部的官員都對他贊不絕口,裁判培訓項目負責人都感慨道,黃仁泰有勇氣有決斷,為人一絲不茍,從業(yè)以來他從來沒有透露過自己喜歡哪些球隊和球星,也從不肯公開比較NBA與FIBA的規(guī)則,生怕流露一點主觀偏好。他目前還掌握了五種語言,包括韓語、英語和不太精通的中文、日語以及土耳其語。
在美國這幾年,黃仁泰先是在G聯(lián)賽和WNBA歷練了三個賽季,上賽季還以編外裁判的身份吹罰了七場NBA常規(guī)賽。
在第一次得到執(zhí)法季前賽的機會時,黃仁泰把全家都帶到了現(xiàn)場。雖然球迷罵裁判的戲碼仍在上演,但他年紀尚幼的兩個小孩都很興奮,聽不懂美國球迷在罵什么還跟著一起喊,現(xiàn)在他回憶起來都還忍不住笑,對他來說,那一定是非常幸福的回憶。
從懵懂少年走到現(xiàn)在,黃仁泰說他從未考慮過別的職業(yè),一直都是如此心無旁騖。正是這種罕見的專注讓他成就了看似不可能的事業(yè)。
這或許也就是競技體育的珍貴意義所在,不管什么時候,它都還能讓人看到夢想的力量可以有多大。
“我不是什么明星,也從來不是比賽的主角。”黃仁泰說,他覺得自己現(xiàn)在還擔不起先鋒人物的贊譽。
“我希望在一場比賽結束后,觀眾討論的是球隊打了什么戰(zhàn)術,球員的扣籃和三分有多厲害。我希望他們壓根不會想起裁判的存在。只要比賽結束后不被罵,就是我的成功了。”

上一篇:利拉德首秀14分雄鹿力克湖人 字母哥16+8濃眉16+7+5
下一篇:返回列表